酒精肝是指长期过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可能引起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危害。酒精肝的危害主要有肝功能异常、消化系统症状、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和增加肝癌风险。
1、肝功能异常酒精肝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影响蛋白质合成和毒素分解。患者可能出现转氨酶升高、胆红素代谢障碍,严重时引发黄疸。长期肝功能异常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衰竭,需要及时就医干预。
2、消化系统症状酒精肝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肝脏合成的胆汁减少会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3、代谢紊乱酒精肝会影响糖代谢和脂代谢,可能导致低血糖或糖尿病。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会引发出血倾向。酒精干扰维生素代谢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缺乏较常见。
4、免疫力下降肝脏是重要免疫器官,酒精肝会削弱机体免疫功能。患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特别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免疫功能紊乱还可能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病,加重肝脏损害。
5、增加肝癌风险长期酒精肝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显著增加肝细胞癌发生概率。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直接致癌作用,会损伤肝细胞DNA。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定期体检对高危人群尤为重要。
酒精肝患者应立即戒酒并调整饮食结构,选择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有助于改善代谢异常。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和肝脏超声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对于已经出现肝硬化的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和随访。
酒精肝肝硬化晚期患者的生存期通常为1-3年,具体时间与并发症控制、治疗依从性及个体差异有关。
酒精肝肝硬化晚期已进入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是主要致死原因。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会显著缩短生存期。积极戒酒可延缓病情进展,配合利尿剂如呋塞米片、人血白蛋白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腹水,或采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预防消化道出血,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部分患者通过肝移植可获得更长期生存机会,但需满足严格的手术指征。
日常需严格禁酒并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凝血指标,出现呕血或意识障碍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