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抗病毒药物主要有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病毒性感染可能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原体选择药物,避免自行用药。
一、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流感的治疗和预防,通过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病毒扩散。该药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有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用药期间需监测患儿精神状态。重症流感或免疫功能低下患儿需结合临床评估调整疗程。
二、利巴韦林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和肺炎,通过干扰病毒RNA合成发挥作用。早产儿及6个月以下婴儿慎用,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反应。雾化吸入给药可降低全身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三、阿昔洛韦颗粒阿昔洛韦颗粒针对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断复制。治疗新生儿疱疹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常见不良反应为肝肾指标异常。免疫功能正常患儿的口腔疱疹通常无须系统用药。
四、更昔洛韦分散片更昔洛韦分散片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适用于移植术后或艾滋病患儿。该药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等骨髓抑制反应,用药期间需每周监测血细胞计数。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较低,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
五、干扰素α2b喷雾剂干扰素α2b喷雾剂适用于儿童病毒性咽峡炎的局部治疗,通过增强宿主细胞抗病毒能力发挥作用。喷雾剂型可减少全身吸收,使用后可能出现短暂刺激性咳嗽。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治疗。
病毒性感染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适量增加水分摄入,发热期间采用物理降温。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幼儿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为主。居家护理需注意与其他儿童隔离,定期开窗通风,玩具餐具每日消毒。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复诊,抗病毒药物使用期间避免同时服用其他中成药以防相互作用。
带状疱疹结痂后一般不需要继续服用抗病毒药物,但需结合皮损愈合情况判断。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发病72小时内。当皮损完全结痂且无新发水疱时,说明病毒复制已被有效抑制,此时停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或伐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是合理的。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面部受累患者,医生可能建议适当延长用药周期以预防并发症。
结痂期护理重点应转为预防继发感染,避免抓挠皮损,保持患处清洁干燥。若出现结痂脱落延迟、渗液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