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中草药主要有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黄芩、鱼腥草等,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于辅助治疗病毒性感染。
一、金银花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常用金银花颗粒或金银花露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活性成分绿原酸能干扰病毒复制,但需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板蓝根板蓝根常用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初期,板蓝根颗粒是常见剂型。其中靛玉红等成分可抑制病毒吸附细胞,但可能引起轻度胃肠不适,蚕豆病患者禁用。
三、连翘连翘配伍金银花组成连花清瘟制剂,对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显示抗病毒活性。连翘胶囊中的连翘酯苷能阻断病毒增殖,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孕妇慎用。
四、黄芩黄芩提取物黄芩素对乙肝病毒、柯萨奇病毒有抑制作用,黄芩苷片常用于病毒性肝炎辅助治疗。该药性寒凉,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泻,需配伍健脾药物使用。
五、鱼腥草鱼腥草注射液可用于病毒性肺炎的辅助治疗,其挥发油成分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但注射剂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口服鱼腥草合剂时避免与辛辣食物同服。
使用抗病毒中草药需辨证施治,避免自行配伍。病毒性感染急性期应配合西医抗病毒治疗,慢性病毒感染需坚持规范用药。日常可饮用金银花菊花茶预防,出现发热持续不退、皮疹扩散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过敏体质者用药前需进行皮试。
中草药通常有保质期,但具体时间因药材种类、储存条件等因素差异较大。
干燥的根茎类中草药如黄芪、当归在阴凉干燥环境下可保存2-3年,完整药材比切片更耐储存。全草类如薄荷、藿香因含挥发油成分,保质期通常为1-2年,需密封避光保存。矿物类药材如石膏、龙骨性质稳定,可保存5年以上,但需防潮结块。花叶类药材如金银花、菊花易受虫蛀,保质期多在1年内,需定期晾晒。果实种子类如枸杞、山楂含糖量高,保存不当易霉变,建议1年内使用完毕。
建议定期检查药材是否出现虫蛀、霉变、变色、异味等变质现象,不同药材避免混放。服用前需由中医师辨证指导,变质药材绝对禁止使用。日常可将药材分装于密封罐并放置干燥剂,部分易变质药材可冷藏保存但需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