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打完预防针后出现发热通常可以服用退烧药,但需根据体温和症状判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婴儿接种疫苗后发热属于常见免疫反应,多由疫苗激活免疫系统导致。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且精神状态良好时,可通过物理降温缓解,如减少衣物、温水擦浴。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摄氏度或伴随哭闹不安、食欲减退,需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等儿童专用退烧药。但需注意避免与含相同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叠加使用,防止药物过量。
接种后24小时内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包裹过厚影响散热。若发热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皮疹、抽搐等异常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其他感染因素。日常保持喂养量充足有助于促进代谢恢复。
宝宝接种疫苗后一般24小时可以洗澡。
接种疫苗后针眼部位需要时间愈合,过早接触水可能增加局部感染风险。疫苗注射后部分儿童可能出现低热、接种部位红肿等反应,保持皮肤干燥有助于减少刺激。若接种部位明显红肿或存在皮肤破损,可适当延长等待时间至48小时。
洗澡时需避免用力揉搓接种部位,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沐浴产品。接种后24小时内出现持续发热或异常哭闹应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观察接种部位变化,保持清洁干燥即可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