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拉又吐又发烧可能由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病毒性感染、细菌性感染、中暑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对症用药、饮食调整、休息观察、就医评估等方式缓解。
1、急性胃肠炎:
胃肠黏膜急性炎症常由饮食不洁或病毒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腹泻、呕吐伴低热。轻度病例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进食油腻食物。若出现血便或持续高热需就医排除细菌性痢疾。
2、食物中毒:
食用变质食物后2-6小时出现剧烈呕吐腹泻,可能伴随38℃以上发热。需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沙门氏菌等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寒战,需进行大便培养确诊。
3、病毒性感染: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常见于儿童,初期表现为喷射状呕吐,后续出现水样便和低热。具有强传染性,需隔离处理呕吐物。蒙脱石散可缓解腹泻症状,但需注意电解质平衡监测。
4、细菌性感染:
志贺氏菌或大肠杆菌感染时,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感,体温可达39℃。需进行血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脱水患者需要静脉补液支持。
5、中暑:
高温环境下出现呕吐腹泻伴体温升高,可能伴随头痛乏力。需立即转移到阴凉处,用温水擦拭身体降温。若出现意识模糊提示热射病,需紧急送医进行脏器功能支持。
发病期间建议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质饮食,避免乳制品和粗纤维食物。每次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保护牙釉质,腹泻后涂抹凡士林预防肛周皮肤破损。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时,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急诊科就诊。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苹果、山药粥等健脾食物,两周内避免生冷辛辣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