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患者鼻子里可能会有息肉,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慢性鼻炎长期刺激可能导致鼻黏膜水肿增生,形成鼻息肉。这类息肉多呈半透明水肿样,常位于中鼻道或总鼻道,可能引发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若合并过敏因素或阿司匹林不耐受,息肉生长概率更高。鼻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典型息肉表现为灰白色肿物,触之不易出血。
部分慢性鼻炎患者仅表现为黏膜充血肿胀或下鼻甲肥大,不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息肉。这类情况多与感染、环境刺激有关,症状以交替性鼻塞、黏涕为主。长期使用减充血剂也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但通常不伴息肉形成。
建议慢性鼻炎患者避免接触冷空气、粉尘等刺激因素,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若出现持续鼻塞、流脓涕或面部胀痛,需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排除鼻窦炎或息肉可能。
慢性鼻炎可能会引起中耳炎,两者存在一定关联性。
慢性鼻炎患者长期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能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是连接鼻咽部与中耳的通道,当鼻腔炎症蔓延或分泌物堵塞咽鼓管时,中耳腔压力失衡,可能诱发中耳炎。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更为常见,因其咽鼓管较短且平直,更易受鼻腔炎症影响。用力擤鼻涕也可能将鼻腔分泌物逆向挤压至中耳腔,增加感染风险。
部分慢性鼻炎患者因过敏因素导致鼻黏膜水肿,可能进一步加重咽鼓管阻塞。过敏性鼻炎伴发的鼻息肉或鼻甲肥大,可能直接压迫咽鼓管开口。但并非所有慢性鼻炎都会引发中耳炎,与个体免疫状态、鼻腔解剖结构差异以及是否及时治疗有关。
建议慢性鼻炎患者避免用力擤鼻涕,保持鼻腔通畅,必要时可就医进行鼻腔冲洗或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