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早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增多、皮肤瘙痒、水肿等症状。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的表现,主要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1、乏力乏力是尿毒症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由于肾脏功能下降导致代谢废物蓄积,影响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引发肾性贫血。患者可能伴随活动后心悸、面色苍白等症状。治疗需纠正贫血,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同时限制高磷饮食。
2、食欲减退食欲减退与尿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及代谢性酸中毒有关,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口中有氨味。需调整饮食结构,采用低蛋白饮食配合复方α-酮酸片,必要时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改善消化功能。长期营养不良者需静脉补充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夜尿增多夜尿增多反映肾小管浓缩功能受损,早期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超过2次,尿比重降低。可能与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动脉硬化有关。需监测24小时尿量,限制晚间饮水量,避免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加重电解质紊乱。
4、皮肤瘙痒皮肤瘙痒由高磷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常见于四肢伸侧。患者血钙磷乘积常超过4.52mmol²/L²,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镧咀嚼片降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缓解症状。日常需避免搔抓,使用温和保湿剂。
5、水肿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与钠水潴留及低蛋白血症相关。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3克,监测体重变化。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托拉塞米注射液,同时补充人血白蛋白。需警惕肺水肿等并发症,及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评估。
尿毒症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0.6-0.8g/kg,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建议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有氧活动如步行,每次3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肌酐等指标,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或心衰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考虑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尿毒症患者可通过控制蛋白质摄入、限制钠盐摄入、限制钾和磷摄入、保证热量供给、调整水分摄入等方式调整饮食。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1、控制蛋白质摄入尿毒症患者需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食用豆制品等植物蛋白,因其代谢产物会加重肾脏负担。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可配合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补充必需氨基酸。
2、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烹调时可使用醋、柠檬汁等替代盐调味。合并高血压时需更严格控制,必要时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
3、限制钾和磷摄入需避免香蕉、土豆、坚果等高钾食物,血钾过高可能引发心律失常。限制动物内脏、奶制品等高磷食物,可配合碳酸钙片等磷结合剂使用。定期监测血钾、血磷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调整饮食方案。
4、保证热量供给每日需摄入足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能量,可选择麦淀粉、藕粉等低蛋白主食。适当增加植物油摄入,但需控制体重增长。营养不良时可使用肠内营养粉剂补充热量和营养素。
5、调整水分摄入无尿或少尿患者需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饮水量为前日尿量加500毫升。出现水肿时应进一步限制水分,必要时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透析患者需根据干体重调整饮水量。
尿毒症患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饮食方案。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