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激光手术、后巩膜加固术等方式干预。近视通常由遗传因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不足、用眼姿势不当、病理性眼轴增长等原因引起。
1、佩戴框架眼镜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视力矫正方式,通过凹透镜片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适用于轻中度近视患者,需定期验光调整度数。镜片材质可选择树脂或PC片,镜架需符合面部轮廓避免压迫鼻梁。日常需避免镜片刮花或变形,运动时可使用防滑耳钩。
2、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的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通过暂时改变角膜曲率实现白天裸眼视力清晰。适用于8岁以上、近视600度以内人群,需严格遵循清洁流程预防感染。可能出现角膜上皮损伤、眩光等不良反应,需定期复查角膜地形图。
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阿托品滴眼液可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通过阻断胆碱能受体抑制眼轴增长。常见药品包括五景牌阿托品滴眼液、善瞳牌阿托品滴眼液等。可能出现瞳孔散大、畏光等反应,用药期间需配合防蓝光眼镜。
4、激光手术包括全飞秒SMILE手术、半飞秒LASIK手术等,通过切削角膜基质层改变屈光力。适用于18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2年以上者。术前需检查角膜厚度、眼压等指标,术后可能出现干眼症、夜间视力下降等并发症。
5、后巩膜加固术通过植入生物材料加强后部巩膜强度,控制病理性近视眼轴增长。适用于每年进展超过100度或眼轴超过26mm的高度近视。手术可能引发脉络膜脱离、视网膜出血等风险,需联合定期眼底检查。
日常需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可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延缓近视发展。阅读时保持30厘米用眼距离,每40分钟远眺5分钟。饮食中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蓝莓等食物,避免高糖饮食影响巩膜强度。高度近视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每半年检查眼底排除视网膜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