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患者发烧可能与感染、肿瘤热或治疗副作用有关,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及抗感染治疗等方式处理。
膀胱癌患者出现发热时需首先明确病因。感染是常见原因,尤其是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后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或肺部感染,此时需进行血常规、尿培养等检查,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肿瘤热通常表现为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缓解。放疗或靶向治疗也可能引起药物热,需由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需警惕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患者发热期间应多饮水保持尿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自行使用退烧药掩盖病情,及时复查血象和影像学检查。
膀胱癌的症状主要包括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
膀胱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尿液颜色呈洗肉水样或酱油色,但排尿时无疼痛感。
随着病情进展,肿瘤增大或合并感染时,会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伴随下腹部隐痛。当肿瘤阻塞尿道口或侵犯膀胱颈时,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尿流变细甚至尿潴留。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建议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膀胱镜等检查,日常应避免吸烟、接触化工染料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