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猴痘患者高危接触后不一定会感染,但感染概率较高。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猴痘病毒传播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接触时间较长、接触方式为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接触时存在皮肤破损等。若接触时佩戴防护装备、接触时间较短或接触部位无破损,感染概率会显著降低。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但在通风良好环境中风险较小。
免疫功能低下、未接种天花疫苗或猴痘疫苗、存在皮肤黏膜损伤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接触后3-5天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1-3天后会出现特征性皮疹。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扩散至四肢,经历斑疹、丘疹、水疱、脓疱和结痂阶段。
接触后应密切观察21天,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隔离。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不共用物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穿没洗的衣服一般不会感染猴痘,但存在极低概率的间接传播风险。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病变、体液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物、床单等物品传播。
猴痘病毒在干燥环境中的存活时间较短,未清洗的衣物若未被感染者体液直接污染,病毒载量通常不足以导致感染。但若衣物近期接触过猴痘患者的皮疹渗出液、脓液等体液,且穿着者皮肤有破损时,可能存在理论上的传播风险。病毒对高温和消毒剂敏感,常规洗衣程序即可灭活。
建议接触过猴痘患者或可疑污染物时,使用60摄氏度以上热水清洗衣物,避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