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疼痛的病因
病 因 分 类
创 伤 外科;II型复杂局部疼痛综合症;截肢(幻肢痛/残肢痛);脊髓损伤;压榨性损伤。
感 染 疱疹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白喉;麻风;梅毒。
脉管炎/结缔组织失调 变应性肉芽肿病;冷沉淀球蛋白血症;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干燥综合征。
药物或毒素 长春新碱和顺铂;硝基呋喃妥英、异烟肼、苯妥英、肼酞嗪、沙利度胺;酒精;砷;铅;金;汞;胶味。
营养缺乏 烟酸;硫胺素;吡哆醇;叶酸。
免疫紊乱 多发性硬化症;Boeck类肉瘤病;格林巴利综合症;某些周围神经病。
肢体压迫/卡压 椎管狭窄;腕管综合证;跗管;神经丛紊乱;慢性神经根病。
癌 症 压迫;浸润;旁瘤;医源性。
代谢紊乱 糖尿病;尿毒症;卟啉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淀粉样变。
遗传性 法布里病(酰基鞘氨醇己三糖苷酶缺乏症);遗传性感觉神经病。
其 他 脊髓空洞症;疼痛癫痫危象;慢性进展性或复发性多发性神经病。
以往神经痛的治疗依赖于老式的病因学分类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大多数神经性疾病状态与一个以上的疼痛机制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制是会改变的;第二,不同的疾病状态可以由相同的机制引起相同的神经痛症状;第三,对于单一的神经痛综合征,表现的症状、体征和检测方法通常不同。所以,对临床上来说,缺乏一种统一的治疗模式是其面临的挑战性问题。例如疱疹感染后神经痛的治疗就是最好的佐证。疱疹感染后神经痛至少有3种不同的发病机制,所有这些均与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直接的神经损伤有关(如感染、炎症和缺血),每一个机制通常又与不同的症候群有关。例如,一些病人表现为疼痛部位严重的感觉丧失。另一些表现为显著的痛觉异常和痛觉过敏,伴随有轻微或无感就丧失。也有些病人表现为感觉丧失和痛觉异常。这些潜在机制和症状的不同,导致不确切的诊断结果,并且此后对治疗的反应缺乏预知性。因此,患有疱疹感染后神经痛的两个病人对同一种治疗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就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浅谈神经痛的评估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