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腺体增生和异型增生不是一回事,两者在病理特征和临床意义上存在明显区别。胃腺体增生是胃黏膜腺体数量增多但结构正常的良性病变,而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表现为细胞形态和排列异常。
胃腺体增生通常由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胃黏膜腺体数量增加但细胞分化良好,腺体结构保持正常层次。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饱胀感等非特异性症状,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增厚或息肉样隆起,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以去除诱因为主,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停用损伤胃黏膜药物,必要时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局部增生组织。
异型增生属于上皮内瘤变范畴,细胞核增大深染、核质比例失调,腺体结构紊乱呈背靠背或共壁现象。根据细胞异型程度可分为低级别和高级别,其中高级别异型增生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内镜下可能表现为黏膜粗糙、糜烂或微小凹陷,需通过染色内镜或放大内镜提高检出率。确诊后需根据分级处理,低级别者可密切随访,高级别者建议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
日常需避免高盐、腌制食品,规律进食并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或存在胃癌家族史者应定期胃镜检查,发现异常增生时严格遵医嘱复查或干预。胃黏膜病变的准确诊断依赖病理检查,患者不可自行判断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