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的症状主要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躯体不适和社交回避。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学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神经递质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长期情绪异常、行为改变或生理功能紊乱。
1、情绪低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表现为悲伤、空虚或易怒,可能因小事突然哭泣或发脾气。部分患者会表达无望感,如认为未来没有意义,或反复出现自杀念头。情绪波动具有晨重夜轻的特点,早晨醒来时症状最明显。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频繁提及死亡话题或书写消极文字。
2、兴趣减退患者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如放弃兴趣爱好、拒绝参与集体活动。典型表现为退出社团、停止运动训练或回避朋友邀约,可能伴随快感缺失现象,即使参与娱乐活动也难以体验愉悦。部分青少年会表现出情感麻木状态,对奖励或惩罚都缺乏情绪反应。家长需观察孩子是否长期独处或过度依赖网络逃避现实。
3、思维迟缓认知功能受损表现为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和决策困难,可能导致学习成绩断崖式下滑。部分患者出现思维反刍现象,反复思考负面事件而无法自拔。在对话中表现为应答迟缓、语言简短,或需要更长时间完成作业。家长需关注孩子是否频繁抱怨头脑空白、思维卡顿等主观体验。
4、躯体不适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常见头痛、腹痛、食欲改变和睡眠障碍。典型表现为早醒后难以入睡,或出现睡眠过多现象。部分青少年体重短期内波动超过5%,可能伴随不明原因的恶心、心慌等自主神经症状。这些躯体主诉常成为患者首次就医的原因,家长需警惕反复检查无异常的躯体不适。
5、社交回避人际交往模式改变包括疏远亲友、拒绝沟通或频繁与人冲突。部分患者出现社交恐惧倾向,如害怕与人对视、过度担心被负面评价。严重者可能完全闭门不出,或通过攻击行为掩饰内心痛苦。家长需注意孩子是否突然更换社交圈子,或出现不符合性格的叛逆行为。
青少年抑郁症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干预。家长应保持每日15分钟以上的有效沟通,避免批评指责,鼓励表达真实感受。学校可提供弹性学习安排,减少竞争性评价。建议每日保证30分钟中强度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中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类。当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或影响社会功能时,须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规范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及必要时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