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流鼻涕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疗法、穴位贴敷等方式治疗。
中药汤剂常用辛夷清肺饮、苍耳子散、玉屏风散等方剂,需由中医师辨证施治。辛夷清肺饮适用于肺经风热型,表现为黄稠鼻涕;苍耳子散多用于风寒袭肺型,常见清水样分泌物;玉屏风散则针对肺脾气虚证,伴随鼻塞易反复。针灸常选迎香、印堂、合谷等穴位,通过刺激经络改善鼻腔通气功能。穴位贴敷多用白芥子、细辛等药物研磨后敷贴于大椎、肺俞等穴位,借助皮肤渗透作用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可配合艾灸足三里以增强体质,或采用中药熏蒸鼻腔减轻黏膜水肿。治疗期间需根据鼻涕性状变化调整方案,风热证需配伍黄芩、连翘,虚寒证可加用黄芪、白术。
日常需避免冷空气及粉尘刺激,适当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慢性鼻炎一般不会直接引起脸肿痛,但可能因并发症导致局部肿胀。
慢性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通常不会累及面部组织。若炎症扩散至鼻窦引发鼻窦炎,可能出现面颊部胀痛或额部疼痛,此时多伴随黄绿色脓涕、嗅觉减退。长期擤鼻涕或揉搓鼻部也可能因机械刺激导致面部轻微水肿。极少数情况下,合并细菌感染可能诱发面部蜂窝织炎,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需警惕发热等全身症状。
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保持鼻腔湿润,出现持续肿痛需排查鼻窦炎或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