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拉肚子可通过观察排便次数、性状、颜色及伴随症状辨别。新生儿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异常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颜色异常,可能伴有发热、哭闹不安、拒奶等症状。
新生儿正常排便次数因喂养方式不同存在差异。母乳喂养新生儿每日排便2-5次,粪便呈金黄色糊状;配方奶喂养新生儿每日排便1-3次,粪便呈淡黄色成形软便。若母乳喂养新生儿排便超过8次/日,配方奶喂养超过5次/日,粪便呈蛋花汤样或喷射状水便,需警惕腹泻。异常粪便颜色如绿色、灰白色、血便等均属警示信号。生理性腹泻常见于母乳喂养新生儿,表现为排便次数多但体重增长正常,属正常现象无需干预。
病理性腹泻多由感染性因素引起。轮状病毒肠炎粪便呈稀水样带酸臭味;细菌性肠炎粪便含黏液或血丝;乳糖不耐受腹泻伴随腹胀、肠鸣音亢进。严重腹泻会导致脱水,表现为囟门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先天性代谢疾病如乳糖酶缺乏症可引起顽固性腹泻,需通过粪便还原糖试验确诊。对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即使轻度腹泻也可能快速引发水电解质紊乱,需特别关注。
家长应记录新生儿24小时排便次数、性状、尿量及进食量。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高脂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应严格按比例冲调,奶具每日煮沸消毒。出现血便、持续呕吐、精神萎靡或脱水征象时须立即就医。儿科门诊可通过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等明确病因,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物。维持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皮炎。
珍珠疹通常是指阴茎珍珠状丘疹,尖锐湿疹一般是指尖锐湿疣,两者可通过外观特征、病因及传染性进行辨别。阴茎珍珠状丘疹表现为排列规则的珍珠样小丘疹,尖锐湿疣则呈现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多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且具有传染性。
1、外观特征阴茎珍珠状丘疹多呈白色或淡红色半透明丘疹,直径1-3毫米,沿冠状沟排列成环状,表面光滑无溃破。尖锐湿疣初期为淡红色小丘疹,后期增大融合形成菜花样、鸡冠样赘生物,表面粗糙易出血,可发生于生殖器、肛周等部位。
2、发病原因阴茎珍珠状丘疹可能与局部卫生不良、包皮过长等生理因素有关,属于良性增生。尖锐湿疣由HPV6、HPV11等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导致,属于性传播疾病,常伴有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
3、传染性差异阴茎珍珠状丘疹无传染性,不会通过性接触传播。尖锐湿疣具有强传染性,可通过性行为、间接接触污染物传播,需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具等物品。
4、检查方式阴茎珍珠状丘疹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初步判断,必要时可行皮肤镜检查。尖锐湿疣需结合醋酸白试验、HPV-DNA检测或病理活检确诊,部分患者需筛查梅毒、艾滋病等合并感染。
5、治疗措施阴茎珍珠状丘疹无须特殊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尖锐湿疣需遵医嘱使用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药物,或采用冷冻治疗、激光手术去除疣体,同时需提高免疫力预防复发。
日常应注意会阴部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刺激。若发现生殖器部位异常增生,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明确诊断后规范处理。尖锐湿疣患者应告知性伴侣共同筛查,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贴身衣物需高温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