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耵聍一般无须特殊清理,若出现堵塞或不适可通过软化冲洗、器械取出等方法处理。正确清理方式主要有温水冲洗、耵聍溶解剂使用、专业器械清理、负压吸引、医生手动取出。
1、温水冲洗将接近体温的温水装入专用冲洗器,轻柔对准耳道外上壁冲洗。水流压力不宜过大,避免损伤鼓膜。此方法适用于质地较软的耵聍,冲洗后需保持耳道干燥。若冲洗后仍有堵塞感,应停止操作并就医。
2、耵聍溶解剂碳酸氢钠滴耳液等溶解剂能软化坚硬耵聍,每日滴入3-4滴并保持体位5分钟,连续使用3天后配合冲洗更安全。使用前需确认无鼓膜穿孔,糖尿病患者慎用。溶解后耵聍可能自行排出,无须强行掏挖。
3、专业器械清理耳科医生使用耳镜配合耵聍钩或刮匙进行精细操作,可完整取出较大块状耵聍。禁止自行使用发卡、棉签等工具深入耳道,易将耵聍推向深处或划伤皮肤。器械清理后需观察是否有出血或疼痛等异常情况。
4、负压吸引医疗机构通过负压吸引器温和吸出碎屑状耵聍,适合儿童或耳道敏感者。操作前需先软化耵聍,吸引压力需精确控制。该方法对油性耵聍效果较好,但严重耳道炎患者禁用。
5、医生手动取出对于紧贴鼓膜的顽固性耵聍栓,需由医生在额镜照明下用显微器械分层取出。伴有外耳道湿疹或真菌感染时,需先治疗并发症再清理。术后可能需短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
日常避免频繁掏耳刺激耵聍腺分泌,洗澡时可用棉球临时阻挡耳道入口。油耳体质者每半年可到医院预防性清理,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儿童耵聍堵塞建议选择儿科耳鼻喉专科处理,家长切勿自行使用尖锐物品操作。游泳或洗头后及时擦干外耳道,减少潮湿环境导致的耵聍膨胀。
耵聍栓塞通常不会引起发热,但继发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症状。
耵聍栓塞是外耳道耵聍积聚形成的团块阻塞耳道,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或耳鸣。单纯性栓塞因未破坏耳道皮肤屏障,一般不会导致体温升高。当栓塞时间过长或不当掏耳损伤皮肤时,可能引发细菌感染如外耳道炎,此时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伴低热,严重者可能诱发中耳炎导致高热。
若出现发热伴耳部症状,需考虑合并感染可能。日常避免自行掏耳,洗头时可用棉球遮挡耳道入口防止进水。耳道不适建议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由专业医生使用耵聍钩或冲洗法安全清除栓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