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表现为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症状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治疗需根据病因采取药物、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1、腹痛
肠梗阻最常见的症状是阵发性腹痛,疼痛部位通常与梗阻位置相关。小肠梗阻时,疼痛多位于脐周;结肠梗阻时,疼痛则多在下腹部。疼痛性质为绞痛,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若疼痛持续加重,可能提示肠缺血或坏死,需立即就医。
2、呕吐
呕吐是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之一,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有胆汁或粪样物质。高位梗阻呕吐出现较早,低位梗阻呕吐较晚。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需及时补液纠正。
3、腹胀
腹胀是肠梗阻的重要体征,表现为腹部膨隆,叩诊呈鼓音。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和病程有关,低位梗阻腹胀更明显。严重腹胀可能压迫膈肌,影响呼吸功能,需密切监测。
4、停止排便排气
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常表现为停止排便排气,这是诊断肠梗阻的重要依据。部分性梗阻可能仍有少量排便排气,但症状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诊。
5、治疗措施
肠梗阻的治疗需根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
- 药物治疗:包括胃肠减压、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用药物如甲硝唑、头孢类抗生素。
- 手术治疗:适用于绞窄性肠梗阻、肿瘤性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方式包括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等。
- 饮食调理:术后或恢复期需遵循低渣饮食,避免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坚果等。可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蛋。
- 运动建议:术后早期可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抬腿,促进肠道蠕动恢复。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
肠梗阻是一种需要及时处理的急症,早期识别症状并采取正确治疗措施至关重要。若出现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术后需注意饮食和运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