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高发的眼疾病主要有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和睑缘炎。这些疾病通常与气候干燥、病毒感染、冷空气刺激等因素有关,可能表现为眼部干涩、红肿、疼痛、畏光或视力下降等症状。
1、干眼症干眼症是秋冬季最常见的眼表疾病,由于空气湿度降低、泪液蒸发加快导致。患者常感到眼睛干涩、异物感、灼烧感,严重时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日常可使用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烯醇滴眼液缓解症状,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室内使用加湿器有助于改善环境湿度。
2、结膜炎病毒性或过敏性结膜炎在秋冬季高发,多由腺病毒、流感病毒或冷空气刺激引发。典型症状包括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流泪畏光。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抗病毒滴眼液如更昔洛韦滴眼液,或抗过敏药物如色甘酸钠滴眼液,同时注意避免揉眼和交叉感染。
3、角膜炎寒冷干燥环境下角膜易受损伤,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患者会出现剧烈眼痛、视力下降、角膜混浊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严重者可能需要角膜修复手术。
4、青光眼气温骤变可能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表现为突发眼胀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眼压,可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如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避免在寒冷环境中长时间停留。
5、睑缘炎睑缘炎与皮脂分泌异常和细菌感染相关,秋冬症状加重。常见睑缘充血、鳞屑、睫毛根部结痂。治疗包括热敷清洁、使用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严重者需口服多西环素片控制炎症。
秋冬季应注意眼部保暖,外出佩戴防风镜;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避免长时间处于暖气房或使用电热毯;出现持续眼红、眼痛、视力变化时及时就诊眼科。定期用温水熏蒸双眼可促进睑板腺分泌,缓解干眼症状。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一般为4-7月,南方地区可能提前至3月,北方地区可能延后至9月。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4-7月气温升高、湿度增大,有利于肠道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和传播。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场所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能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等。
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幼儿园等集体单位要加强晨检,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定期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目前已有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建议适龄儿童接种以预防重症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