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和牙周膜组成的多层结构,具有咀嚼、发音和美观功能。
1、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半透明矿化组织,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硬度接近金刚石。牙釉质覆盖牙冠表面,厚度约2-3毫米,呈乳白色或淡黄色。牙釉质没有神经和血管分布,损伤后无法自我修复。长期接触酸性物质或机械磨损会导致牙釉质脱矿,形成龋齿或楔状缺损。
2、牙本质牙本质构成牙齿主体,位于牙釉质内侧,颜色呈淡黄色。牙本质由大量微管结构组成,内含成牙本质细胞突,对外界刺激敏感。当牙釉质磨损或龋坏时,冷热酸甜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发酸痛。牙本质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可形成修复性牙本质。
3、牙髓牙髓是牙齿中央的软组织,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通过根尖孔与牙周组织相连。牙髓具有营养供给和感觉功能,炎症时会产生剧烈疼痛。深龋或外伤可能导致牙髓暴露,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组织。牙髓腔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钙化物质沉积形成继发性牙本质。
4、牙骨质牙骨质覆盖牙根表面,通过牙周膜与牙槽骨相连,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无机盐。牙骨质具有再生能力,正畸治疗时可通过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作用改建。牙龈退缩会导致牙骨质暴露,引发根面龋或敏感症状。牙周炎患者的牙骨质可能被吸收,造成牙齿松动。
5、牙周膜牙周膜是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厚度约0.2毫米,内含丰富的神经血管。牙周膜具有缓冲咬合力和感知咀嚼压力的功能。慢性牙周炎会导致牙周膜破坏,形成牙周袋。正畸治疗中,牙周膜在机械力作用下发生改建,实现牙齿移动。
保持牙齿健康需每日刷牙两次,使用含氟牙膏清洁牙面,配合牙线清理邻面菌斑。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及时处理龋齿和牙周问题。避免咬硬物和过度磨牙,控制高糖饮食摄入。出现牙齿敏感、疼痛或牙龈出血时应尽早就诊,通过X光片检查牙齿内部结构变化。
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骨骼发育异常的良性病变。
纤维结构不良可能与基因突变、骨骼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骨骼疼痛、骨骼畸形等症状。该病属于非遗传性疾病,但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导致骨骼发育异常。骨骼疼痛多表现为局部隐痛或钝痛,活动后可能加重。骨骼畸形常见于长骨弯曲、面部不对称等,严重时可能影响正常功能。纤维结构不良通常进展缓慢,但少数情况下可能恶变为骨肉瘤。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骨密度和影像学检查,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理性骨折,出现疼痛加重或新发畸形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