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性麻痹通常是指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遗传因素、环境毒素、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
1、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表现为肢体在静止状态下出现节律性抖动,频率约为4-6次/秒。这种震颤多从一侧手部开始,呈搓丸样动作,情绪紧张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或消失。随着病情进展,震颤可能逐渐波及同侧下肢、对侧肢体及头部。
2、运动迟缓运动迟缓是帕金森病的核心症状,表现为动作启动困难、运动幅度减小和速度减慢。患者可出现面部表情减少、写字变小、行走时摆臂减少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冻结步态,即在起步或转身时突然无法迈步,持续数秒至数分钟。
3、肌强直肌强直表现为肌肉持续性的张力增高,在被动活动肢体时可感受到均匀的阻力,类似弯曲铅管的感觉。若同时伴有震颤,则可能出现齿轮样强直。肌强直可导致患者出现特殊的前倾姿势、关节疼痛和疲劳感。
4、姿势平衡障碍姿势平衡障碍多出现在疾病中晚期,表现为站立时身体前屈、步态不稳和容易跌倒。患者行走时步幅变小、步伐拖曳,转身时需要多次小步完成。严重时可出现慌张步态,即越走越快、难以止步。
5、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还可伴有多种非运动症状,包括嗅觉减退、便秘、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这些症状可能在运动症状出现前数年就已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帕金森病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运动功能。饮食上可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适量补充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家属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定期陪同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居家环境应减少障碍物防止跌倒。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
面神经麻痹可能与病毒感染、外伤、中耳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症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麻痹较为常见,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导致亨特综合征。外伤或手术损伤面神经也可引发麻痹,例如颞骨骨折或腮腺手术。中耳炎等耳部疾病若累及面神经管,同样可能压迫神经造成功能障碍。该病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多见。
患者应避免冷风刺激,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配合面部肌肉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