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主要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慢性失血、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等因素引起。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皮肤苍白、食欲减退、易疲劳等症状,需及时干预。
1、铁摄入不足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较大。若辅食添加过晚或含铁食物摄入不足,如未及时引入强化铁米粉、红肉等,容易导致铁储备耗尽。母乳中铁含量较低,6个月后需通过辅食补充。家长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
2、吸收障碍胃肠疾病如乳糜泻、慢性腹泻会影响铁的吸收。长期饮用未经煮沸的鲜牛奶可能诱发肠道隐性出血,并因牛奶中高磷低铁的特性干扰铁吸收。维生素C缺乏也会降低植物性食物中铁的利用率。此类情况需治疗原发病,同时配合富马酸亚铁颗粒等易吸收剂型。
3、需求增加早产儿、双胞胎因先天铁储备不足,且追赶生长速度较快,更易出现铁缺乏。青春期女孩月经初潮后铁丢失增加。建议早产儿出生后2周开始预防性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并定期复查血清铁蛋白。
4、慢性失血反复鼻出血、肠道息肉、钩虫感染等慢性失血是贫血的重要原因。婴幼儿对失血代偿能力差,即使少量长期失血也可导致贫血。需完善粪便潜血、寄生虫检测,确诊后使用琥珀酸亚铁片配合驱虫治疗。
5、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在南方地区较常见。这类患儿除贫血外,常伴黄疸、脾肿大,基因检测可确诊。需避免盲目补铁,轻型者通常无须治疗,重型需输血或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防婴幼儿贫血需从孕期开始,孕妇应保证足够铁摄入。足月儿4-6个月添加富含铁辅食,早产儿酌情提前。避免过量饮用牛奶影响正餐进食。定期进行血常规筛查,发现贫血及时就医。治疗期间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钙剂、茶同服影响疗效。贫血纠正后仍需继续补铁2-3个月以补充储存铁。
听觉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噪声暴露、耳部感染、药物副作用以及年龄增长有关。
遗传因素是听觉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部分患者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耳聋或进行性听力下降。噪声暴露是常见的环境诱因,长期接触高强度噪音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引发噪声性聋。耳部感染如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可因炎症波及听觉传导通路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部分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耳毒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性耳聋。年龄增长引起的老年性聋属于退行性病变,与耳蜗毛细胞自然凋亡相关。
建议避免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出现听力下降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