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系白血病通常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控制病情。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达到分子学缓解,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如伊马替尼片、达沙替尼片、尼洛替尼胶囊等,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多数患者通过持续用药可实现血液学缓解和细胞遗传学缓解,部分患者甚至达到深层分子学缓解。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BCR-ABL融合基因水平,评估治疗效果。若出现耐药或疾病进展,可考虑更换二代或三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的方法,但存在较大风险且需匹配合适供体。移植后可能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管理。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者,通常优先选择药物治疗而非移植。少数患者在停药后可能出现分子学复发,需重新启动治疗。
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饮食需均衡营养并避免生冷食物。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穿刺及基因检测,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病情变化。若出现发热、出血倾向或骨痛加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