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复位后仍头晕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药物辅助治疗及生活调整改善。
耳石症复位后头晕可能与残余耳石碎片未完全清除、前庭功能未完全恢复或合并其他前庭疾病有关。前庭康复训练如Brandt-Daroff练习可帮助大脑适应残余头晕症状,具体方法为坐位快速侧卧至诱发头晕位置并保持30秒后缓慢坐起,重复进行5-10次。药物辅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微循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调节前庭神经传导,地西泮片缓解急性眩晕发作。生活调整需避免突然转头、弯腰等诱发体位变化,睡眠时保持头部稍抬高姿势。
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头晕发作时立即扶靠固定物体防止跌倒。
耳石症与位置性眩晕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症状特点。
耳石症是内耳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引起的眩晕,位置性眩晕则泛指由体位变化诱发的眩晕综合征。耳石症属于位置性眩晕的一种特定类型,表现为头部位置改变时突发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短于1分钟,常伴眼球震颤,无耳鸣或听力下降。位置性眩晕范围更广,除耳石症外,还可能由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引起,眩晕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因原发病而异。
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动作,眩晕发作时保持静止至症状缓解,必要时就医进行耳石复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