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手术置换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有假体松动、感染、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下肢不等长等。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但术后需警惕并发症的发生。
1、假体松动假体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与骨水泥老化、假体磨损或骨质疏松有关。患者表现为髋部进行性疼痛,活动时加重,X线检查可见假体周围透亮带。对于严重松动病例可能需要翻修手术,平时应避免剧烈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
2、感染术后感染分为早期和晚期感染,早期多由术中污染引起,晚期可能因血源性传播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致病菌,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关节剧痛。预防需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使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慢性感染可能需取出假体清创。
3、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与术后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相关。患者可能出现小腿肿胀、压痛,严重时导致肺栓塞。术后需早期活动下肢,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穿戴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
4、关节脱位术后3个月内脱位风险最大,多因体位不当或软组织松弛导致。表现为突发髋部剧痛、下肢畸形,X线可确诊。预防需避免过度屈髋内收,使用髋关节外展枕,严重反复脱位需手术修复关节囊。
5、下肢不等长术中假体安置不当可能导致双下肢长度差异,超过1厘米可能引起跛行、腰背疼痛。轻度可通过鞋垫矫正,严重不等长需行软组织松解或假体调整手术。术后应定期测量双下肢长度,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术后康复期间应保持合理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优质蛋白促进骨骼修复,但需控制热量预防肥胖。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初期使用助行器避免跌倒,3个月内禁止盘腿、下蹲等危险动作。定期复查血常规、X线等项目,出现异常疼痛或发热应及时就诊。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假体平均使用寿命为15-20年,年轻患者可能需多次翻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