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病毒性肠炎多数情况下不严重,但少数可能引起脱水等并发症。病毒性肠炎主要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就医评估病情,遵医嘱护理。
病毒性肠炎是儿童常见疾病,病程通常具有自限性。轻度患儿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可能伴随低热或食欲减退。此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调整饮食为易消化的米汤、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体温变化。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持续高热、频繁呕吐、血便或尿量明显减少,提示可能存在电解质紊乱或继发细菌感染。早产儿、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患儿更易出现重症,需住院接受静脉补液及对症治疗。若出现嗜睡、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
患儿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逐步增加营养密度。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建议适龄儿童接种。若腹泻持续超过一周或体重下降明显,需复查排除乳糖不耐受等继发问题。
小孩感染轮状病毒性肠炎通常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
轮状病毒性肠炎早期可能出现呕吐,多为进食后立即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可能伴有轻微腹痛。部分患儿会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左右。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皮肤弹性下降等脱水表现。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惊厥、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患儿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避免进食油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