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眼科

哪些人容易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申家泉
申家泉 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视网膜动脉阻塞怎么预防

视网膜动脉阻塞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眼科检查、改善生活习惯、避免眼部外伤、及时治疗相关疾病等方式预防。视网膜动脉阻塞通常由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管痉挛、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因素引起。

1、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升高会导致视网膜动脉壁损伤,增加血栓形成概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起微血管病变。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遵医嘱使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保持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

2、定期眼科检查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网膜血管异常。眼科医生可通过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技术评估视网膜动脉状态。存在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需缩短检查间隔至每6个月一次,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3、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管痉挛发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食用深海鱼类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血液循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过度用眼。

4、避免眼部外伤

头部或眼部受到外力冲击可能导致视网膜动脉痉挛或栓塞。从事高风险活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避免剧烈碰撞。高度近视者需特别注意防止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避免蹦极、过山车等可能引起眼压剧烈波动的活动。

5、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颈动脉狭窄、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引发视网膜动脉栓塞。出现一过性黑朦等先兆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排查颈动脉斑块。确诊心源性栓塞风险的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控制房颤等心律失常。

预防视网膜动脉阻塞需要综合管理全身健康状态。日常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压迫眼球。控制每日屏幕使用时间,每隔40分钟远眺放松眼部肌肉。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视网膜缺血超过90分钟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高风险人群可咨询眼科医生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片。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失眠 肺炭疽 宫颈息肉 适应障碍 耳源性眩晕 角膜葡萄肿 急性肝衰竭 基质性角膜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