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多数情况下属于可控的慢性疾病,但长期未干预可能增加癌变风险。病情严重程度主要与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伴随症状等因素有关。
1、萎缩程度轻度萎缩仅累及胃黏膜浅层,通过抑酸药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及饮食调整可控制;中重度萎缩累及深层腺体,需定期胃镜监测。
2、肠上皮化生出现肠化生时癌变概率升高,尤其不完全型肠化需密切随访。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配合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干预。
3、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加速萎缩进展,四联疗法含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质子泵抑制剂可根除,降低癌变风险。
4、伴随症状反复腹痛、消瘦或贫血提示病情活动,需结合病理检查评估。重度异型增生需考虑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干预。
建议患者每1-2年复查胃镜,避免腌制食物和酒精,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及维生素A、C、E等抗氧化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