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的确诊主要通过临床表现观察、病史采集、排除性诊断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需由神经内科或儿科专科医生完成。
1、临床观察医生会评估运动性抽动(如眨眼、耸肩)和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尖叫)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症状需持续超过1年且18岁前起病。
2、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家族遗传史、围产期异常、共患病情况(如强迫症、多动症),排除近期链球菌感染或药物诱发因素。
3、排除性诊断需通过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排除癫痫、脑炎、亨廷顿舞蹈病等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副作用或物质滥用导致的继发性抽动。
4、量表评估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等工具量化症状,结合儿童行为量表评估共患病,必要时进行心理评估。
确诊后建议定期随访,避免过度关注抽动症状,保证规律作息,必要时配合行为疗法和家庭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