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息肉可能引起局部疼痛、牙齿松动、继发感染甚至颌骨吸收,常见危害包括慢性根尖周炎、牙髓坏死、牙周脓肿及罕见的口腔癌变风险。
1、慢性根尖周炎牙息肉多由龋齿未治疗导致根尖炎症长期刺激形成,表现为咬合痛和牙龈肿胀。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病灶,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或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感染和疼痛。
2、牙髓坏死深龋或外伤引发的牙髓组织坏死可能形成息肉样增生,伴随牙齿变色和冷热敏感。需通过牙髓摘除术治疗,术后可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或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恢复。
3、牙周脓肿息肉继发感染可导致化脓性炎症,出现剧烈跳痛和面部肿胀。需切开引流并全身抗感染,临床常用奥硝唑片、罗红霉素胶囊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干预。
4、颌骨破坏长期存在的息肉可能侵蚀牙槽骨,导致牙齿脱落和咬合功能障碍。需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严重者需植骨修复,术后需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发现牙龈异常增生应及时口腔科就诊,避免咀嚼硬物刺激病变部位,日常使用软毛牙刷清洁减少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