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憩室是膀胱壁向外膨出的囊袋状结构,可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下尿路梗阻、膀胱肌层薄弱、反复感染等因素有关。
1、先天性因素胚胎期膀胱发育异常导致局部肌层缺损,形成薄弱区膨出,通常无症状,若合并感染需抗炎治疗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
2、梗阻性因素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导致排尿阻力增加,膀胱内压升高迫使黏膜从肌束间隙突出,表现为排尿困难、残余尿增多,需解除梗阻并配合坦索罗辛、特拉唑嗪等药物。
3、肌层退化老年性膀胱胶原纤维减少导致肌层支撑力下降,憩室多位于膀胱三角区附近,可能伴随尿频尿急,可尝试盆底肌训练改善症状。
4、感染性因素长期慢性膀胱炎使黏膜层与肌层粘连形成假性憩室,常见尿痛脓尿,需规范使用呋喃妥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日常应避免憋尿,限制咖啡因摄入,定期超声监测憩室变化,出现血尿或发热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