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原检测300项主要筛查常见吸入性、食入性及接触性过敏原,涵盖花粉、尘螨、食物蛋白、化学物质等类别。
1、吸入性过敏原:
检测包括尘螨、花粉、霉菌孢子等空气中悬浮颗粒。尘螨主要存在于床品和地毯,花粉过敏具有季节性特征,霉菌多见于潮湿环境。这类过敏原易引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或喘息。
2、食入性过敏原:
覆盖牛奶、鸡蛋、海鲜、坚果等常见致敏食物。牛奶和鸡蛋过敏多见于儿童,海鲜过敏可能引发严重喉头水肿,坚果类过敏反应通常较为剧烈。食物过敏常表现为荨麻疹、呕吐或腹泻。
3、接触性过敏原:
检测镍、铬等金属及化妆品成分。金属过敏常见于首饰接触部位,表现为接触性皮炎;染发剂中的对苯二胺可能引起头皮红肿。这类过敏通常呈现局部皮肤瘙痒和皮疹。
4、药物过敏原:
筛查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青霉素过敏可能诱发过敏性休克,阿司匹林不耐受常伴发哮喘。药物过敏反应从皮疹到呼吸困难程度不等。
5、特殊蛋白过敏原:
包含蜂毒、动物皮屑等生物源性物质。蜂毒过敏可致全身过敏反应,宠物皮屑易诱发持续性过敏症状。这类过敏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二次接触。
检测前需停用抗组胺药物3天以保证准确性,采血后按压针眼5分钟。日常建议记录可疑过敏物接触史,家中常备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过敏体质者应避免地毯和毛绒玩具,定期清洗空调滤网,新装修环境需充分通风。发作期间饮食宜清淡,减少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摄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