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无力可能由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引起,病因包括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或代谢紊乱等。
1、自身免疫异常重症肌无力是最常见的病因,因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被抗体破坏导致。表现为晨轻暮重性肌无力,可遵医嘱使用溴吡斯的明片、他克莫司胶囊、甲泼尼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
2、遗传因素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或肌营养不良症与基因突变相关,儿童期起病多见。家长需定期监测运动发育里程碑,建议通过基因检测明确分型,部分病例可使用辅酶Q10等营养支持治疗。
3、感染因素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出现对称性肢体无力。急性期需住院进行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恢复期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4、代谢紊乱低钾血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导致可逆性肌无力,伴随电解质失衡或内分泌症状。需纠正原发病因,如补钾治疗或甲状腺激素替代疗法。
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肌电图和抗体水平。进行适度抗阻力训练有助于延缓肌肉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