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有情绪低落、易怒或暴躁、社交退缩、自伤行为等。这些症状可能由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神经递质失衡、抑郁症等因素引起。
1、情绪低落持续两周以上的悲伤或空虚感,对以往感兴趣的活动丧失热情,可能伴随睡眠障碍或食欲改变。建议家长观察孩子情绪变化频率,及时寻求心理评估。
2、易怒暴躁微小刺激引发剧烈情绪反应,常出现摔物、吼叫等攻击性行为。可能与青春期激素波动有关,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情绪管理能力。
3、社交退缩突然回避朋友聚会、拒绝参与家庭活动,每天独处时间超过3小时。家长需警惕这可能是抑郁症早期信号,建议逐步重建社交支持系统。
4、自伤行为出现划伤皮肤、揪头发等自我伤害举动,通常伴随无助感表达。这种情况需立即进行危机干预,必要时联合使用舍曲林等抗抑郁药物。
保证规律作息与适量运动有助于情绪调节,发现上述表现持续两周以上应尽早就诊心理科或精神科,避免自行使用镇静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