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骤停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心脏骤停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中断引发的继发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认知功能下降,严重者可发展为植物状态或脑死亡。
1、发病机制:心脏骤停导致全身循环停止,脑血流中断5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神经元损伤,缺氧触发钙离子内流、自由基爆发等级联反应。
2、病理分期:分为急性期(24小时内细胞水肿坏死)、亚急性期(2周内胶质增生)和慢性期(数月后脑萎缩),损伤程度与缺氧时间正相关。
3、核心症状:觉醒障碍(昏迷或嗜睡)、肌张力异常(去大脑强直或软瘫)、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出现皮层盲、失语等局灶体征。
4、治疗原则:以亚低温治疗为核心,配合控制颅压、抗惊厥、神经营养等综合措施,早期高压氧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建议心肺复苏后立即启动目标体温管理,康复期需进行运动功能训练和认知刺激,定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