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可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疗法、拔罐疗法、药浴疗法等中医方法治疗。银屑病可能与血热风燥、湿热蕴结、气血瘀滞、肝肾不足、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鳞屑、瘙痒、关节肿痛、指甲改变等症状。
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分型选用清热凉血、祛湿解毒或补益肝肾的中药方剂。血热风燥型可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湿热蕴结型可用龙胆泻肝汤,气血瘀滞型可用桃红四物汤。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用药,避免自行服用。
2、中药外敷使用青黛散、黄连膏等外涂患处,或选用黄柏、苦参等煎汤湿敷。药膏需薄涂后轻揉至吸收,湿敷温度控制在40℃以下。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过敏体质者需先小范围试用。
3、针灸疗法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毫针针刺或梅花针叩刺,配合艾灸足三里调节免疫。治疗时需避开皮损急性炎症期,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针刺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拔罐疗法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局部留罐,促进气血运行。操作时间控制在5-10分钟,皮肤敏感者缩短至3分钟。血小板减少或皮损溃烂者禁用,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
5、药浴疗法采用花椒、侧柏叶等煎煮药液全身浸浴,水温维持在38-40℃。药浴时间不超过20分钟,浴后立即涂抹保湿剂。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有人陪同,浴室内保持通风。
中医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饮食宜清淡,限制牛羊肉等发物摄入,适量食用百合、薏苡仁等健脾食物。皮损处避免搔抓和碱性洗剂刺激,沐浴后及时保湿。建议每周监测皮损变化,若出现新发脓疱或关节肿痛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配合适度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有助于气血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