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有问题的疫苗可能引发不良反应或影响免疫效果,具体影响与疫苗质量缺陷类型有关。问题疫苗可能因生产储存不当导致成分失效、污染或剂量错误,主要风险包括局部红肿发热等轻微反应,严重时可能出现过敏反应或免疫失败。
疫苗成分失效是最常见的问题类型,通常因运输储存温度不达标导致。这类疫苗注射后无法刺激机体产生足够抗体,可能表现为接种后仍感染目标疾病。部分受种者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乏力低热症状,但不会造成直接器官损伤。失效疫苗需通过抗体检测确认,补种是主要解决方案。
污染疫苗可能含有细菌或化学杂质,接种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化脓、持续高热或寒战。这种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清创。疫苗剂量错误可能导致免疫过度激活,表现为关节疼痛、皮疹等自身免疫反应症状,通常需要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干预。
建议接种后留观30分钟监测急性过敏反应,保存疫苗批号信息以备查询。若出现持续发热、局部硬结直径超过3厘米或神经系统症状,应及时到传染病医院就诊。接种问题疫苗后可通过抗体检测评估免疫效果,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种。日常注意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局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