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
新生儿溶血症主要与母婴ABO血型或Rh血型不合有关。当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母体产生的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也可能产生抗D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患儿可出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核黄疸导致脑损伤。临床常用光照疗法降低胆红素水平,严重时需进行换血治疗。常用药物包括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苯巴比妥片、茵栀黄口服液等。
孕妇应规范产检,发现血型不合时遵医嘱进行干预,新生儿出生后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