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催眠药后需注意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禁止饮酒、观察药物反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用、调整睡眠习惯等事项。
1、避免危险操作催眠药可能引起嗜睡、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服药后6-8小时内禁止驾驶车辆或操作精密器械。部分长效催眠药如地西泮片、佐匹克隆片的镇静作用可持续超过12小时,需根据药物半衰期延长规避时间。服药期间若出现头晕、步态不稳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
2、严格禁酒酒精会增强苯二氮䓬类催眠药如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的中枢抑制作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服药前后24小时均需避免饮酒,含酒精的食品如酒心巧克力也需谨慎。长期饮酒者需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3、监测不良反应首次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唑吡坦片等新型催眠药时,需观察是否出现梦游、幻觉等异常行为。老年人更易发生跌倒、认知障碍等风险,服药期间建议家属陪同。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就医。
4、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催眠药与阿片类镇痛药、抗抑郁药联用可能增强呼吸抑制风险。服用氯硝西泮片期间避免同时使用红霉素胶囊等肝药酶抑制剂。慢性病患者使用多种药物时,需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不同药物。
5、改善睡眠卫生配合药物治疗需建立规律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卧室环境保持黑暗安静,室温控制在20-24℃为宜。短期服用扎来普隆胶囊等速效催眠药时,建议同步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以改善长期睡眠质量。
长期使用催眠药可能产生依赖性,建议每2周复诊评估用药必要性。服药期间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运动。饮食上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摄入,晚餐不宜过饱。若需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