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再造后皮肤起包可通过局部热敷、抗生素治疗、穿刺抽液、手术修复等方式处理。该症状通常由术后血肿、感染、假体排异反应、瘢痕增生等原因引起。
1. 局部热敷早期轻微肿胀可通过40℃左右温热毛巾外敷促进血液循环,每日重复进行2-3次,适用于无明显感染的局限性血肿。
2. 抗生素治疗伴红肿热痛时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局部压痛及渗液,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
3. 穿刺抽液较大血肿或浆液性渗出可在无菌操作下穿刺引流,需配合加压包扎防止复发,适用于假体周围包裹性积液。
4. 手术修复顽固性瘢痕疙瘩或假体暴露需行瘢痕切除整形术或假体置换术,多由机体排异反应导致假体周围纤维包膜过度增生。
术后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压迫术区,出现持续渗液或发热应及时复诊评估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