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确诊需结合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血液学检查等多种方式。肝硬化通常由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原因引起。
1、肝功能检查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肝硬化患者常出现白蛋白降低、胆红素升高。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病毒性肝炎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等药物。
2、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CT或MRI能更准确评估肝硬化程度。影像学显示肝脏表面结节状改变、脾肿大等特征时提示肝硬化。治疗需结合病因,酒精性肝病需戒酒并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等护肝药物。
3、病理活检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肝硬化的金标准,可明确肝纤维化分期。检查可能发现假小叶形成等特征性改变。治疗需根据病理结果制定方案,自身免疫性肝病可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4、血液学检查血常规可发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检查显示PT延长。这些改变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脾功能亢进有关。治疗需针对并发症,食管静脉曲张可选用普萘洛尔、生长抑素等药物预防出血。
确诊肝硬化后应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指标,避免高脂饮食和饮酒,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