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下长小疙瘩可能与麦粒肿、霰粒肿、脂肪粒或汗管瘤有关,轻微症状可通过热敷缓解,持续增大需就医。
1、麦粒肿细菌感染导致睫毛毛囊或睑板腺发炎,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小硬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2、霰粒肿睑板腺出口阻塞形成无痛性囊肿,初期热敷促进吸收,较大囊肿需手术刮除。伴随症状包括眼睑沉重感、局部隆起。
3、脂肪粒皮脂腺分泌物潴留形成的白色小丘疹,与油脂分泌旺盛有关。无须特殊处理,必要时由医生用无菌针头挑除。
4、汗管瘤汗腺导管良性增生导致肤色或淡黄色丘疹,多发于眼周。可通过激光或电灼治疗,但可能复发。
避免揉眼并保持眼部清洁,若疙瘩伴随视力改变、剧烈疼痛或快速增大,应及时至眼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