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可通过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胆囊息肉通常由胆固醇代谢异常、慢性胆囊炎、胆囊腺肌症、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定期复查直径小于10毫米且无症状的息肉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大小变化。生理性息肉可能与胆固醇沉积有关,调整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进展。
2、药物治疗胆固醇性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利胆药物。病理性息肉可能与胆囊慢性炎症有关,通常伴随右上腹隐痛,需结合超声造影评估性质。
3、胆囊切除术直径超过10毫米、快速增长或伴有胆结石的息肉建议腹腔镜手术。腺瘤性息肉可能与胆囊上皮异常增生有关,通常表现为息肉基底宽大,术后需病理确诊。
4、病因控制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需控制血糖血脂,减少动物内脏摄入。遗传性息肉病如胆囊腺瘤病需基因检测,家族成员应定期筛查。
日常避免高胆固醇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出现持续性腹痛或黄疸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