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节钙化多数情况属于良性病变,是否严重需结合钙化形态、分布及病理特征判断,主要影响因素有钙化类型、结节大小、伴随症状、影像学分级。
1. 钙化类型:粗大钙化通常为良性表现,可能与乳腺退化或陈旧性损伤有关;细小簇状钙化需警惕恶性可能,可能与导管内癌变相关。
2. 结节大小:小于10毫米的结节伴钙化恶性概率较低,超过20毫米的结节需结合钙化特征评估,快速增大的结节可能提示病理改变。
3. 伴随症状:伴有乳头溢血、皮肤凹陷等表现时恶性风险增加,单纯钙化无其他症状者多为良性病变。
4. 影像学分级:BI-RADS分级3类以下钙化多为良性,4类及以上需穿刺活检明确性质,5类钙化高度提示恶性肿瘤。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乳腺超声或钼靶,避免高雌激素饮食,发现钙化形态改变或结节增长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