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炎的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道分泌物、耳鸣、发热等。耳膜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可能伴随中耳炎或外耳道炎等疾病。
1、耳痛耳痛是耳膜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耳内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可能伴随耳部胀满感。疼痛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剧烈刺痛不等,部分患者在咀嚼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重。细菌性耳膜炎的疼痛通常更为明显,需及时就医控制感染。
2、听力下降耳膜炎会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患者可能感觉耳闷或听声音模糊。炎症引起的鼓膜充血、积液会影响声波传导,严重时可能出现暂时性中度听力障碍。这种情况在积液吸收或炎症消退后多可恢复,但反复发作可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3、耳道分泌物化脓性耳膜炎可见黄色或带血丝的分泌物从耳道流出,干燥后形成痂皮。分泌物的性状与病因相关,细菌感染多为黏稠脓液,真菌感染常呈豆腐渣样。出现分泌物时需保持耳道清洁,避免自行掏挖加重感染。
4、耳鸣部分患者会感到耳内嗡嗡声或蝉鸣样异响,多与炎症刺激听神经或中耳压力变化有关。耳鸣可能在夜间安静时更为明显,急性期过后多数可自行缓解。持续存在的耳鸣需排查内耳或神经病变。
5、发热儿童耳膜炎常伴随38℃以上发热,成人可能出现低热。发热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细菌性感染时体温升高更显著。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提示感染未受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
耳膜炎患者应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帮助抗炎。急性期需减少擤鼻涕动作,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出现眩晕、剧烈头痛或面瘫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警惕颅内并发症。恢复期间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保持耳部干燥通风有助于预防复发。
耳朵耳膜穿孔可能会导致耳鸣。
耳膜穿孔后,外界声波无法正常通过鼓膜传导至内耳,可能引发传导性耳鸣,表现为持续性嗡嗡声或低频噪音。穿孔边缘的异常振动或中耳腔压力变化也会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产生耳鸣。若合并感染,炎症介质可能进一步刺激内耳毛细胞,加重耳鸣症状。
部分患者穿孔后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负压,可能诱发耳闷胀感伴随高频耳鸣。穿孔面积较大时,声波传导效率下降,大脑听觉中枢可能代偿性增强信号处理,产生幻听样耳鸣。外伤性穿孔若损伤听骨链,可能同时出现传导性耳聋与机械性杂音。
耳鸣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防止继发感染影响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