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患者能否坐飞机需根据穿孔程度和症状决定。未合并感染的小穿孔通常可以乘坐飞机,但需做好防护;急性期大穿孔或伴有眩晕、耳痛等症状时则不建议飞行。耳膜穿孔多由外伤、感染或气压骤变引起,飞行中气压变化可能加重不适。
鼓膜具有调节中耳气压的功能,穿孔后这种平衡能力减弱。飞行起降阶段机舱气压快速变化,可能使中耳内外压力失衡。小穿孔患者佩戴飞行专用耳塞、咀嚼口香糖可帮助平衡压力,避免用力擤鼻。飞行前使用减充血剂有助于保持咽鼓管通畅,但需医生指导用药。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穿孔常伴随剧烈耳痛和听力下降,此时飞行可能引发气压伤。外伤性大穿孔未愈合时,气流直接冲击圆窗膜可能诱发眩晕。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通常术后一个月内禁止飞行。感冒或鼻窦炎期间飞行会加重咽鼓管功能障碍,宜推迟行程。
耳膜穿孔患者乘机前应进行耳科检查评估,携带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感染。飞行中可反复做吞咽动作缓解耳闷,婴幼儿可通过哺乳或使用安抚奶嘴促进耳压平衡。避免潜水、高山旅行等可能造成气压急剧变化的活动,穿孔愈合前游泳需佩戴防水耳塞。若飞行后出现耳溢液、耳鸣加重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单耳耳膜穿孔可能出现听力下降、耳痛、耳鸣、耳漏等症状。
听力下降是单耳耳膜穿孔的常见表现,由于鼓膜完整性受损导致声音传导障碍,患者可能感觉患侧耳朵听声音模糊或沉闷。耳痛多为穿孔初期症状,穿孔瞬间可能出现尖锐疼痛,随后转为持续性钝痛。耳鸣常表现为患耳出现嗡嗡声或嘶嘶声,尤其在安静环境中更明显。耳漏多见于穿孔合并感染时,外耳道可能流出脓性、血性或清水样分泌物,伴有异味。部分患者会感到耳内闷胀感或眩晕,少数可能出现面部肌肉无力。
建议避免耳道进水,减少用力擤鼻,并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评估穿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