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心理科

人为什么会患精神病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杨乐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狂躁型精神病的表现

狂躁型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症状。狂躁型精神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异常、心理社会因素、脑部结构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睡眠需求减少、言语增多、易激惹、注意力分散、冲动行为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心理疏导。

1、情感高涨

情感高涨是狂躁型精神病的核心症状之一,患者常表现出过度愉快、兴奋或易激惹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变化通常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可能因微小刺激突然暴怒。患者自我评价过高,可能伴有夸大妄想,如坚信自己拥有特殊才能或地位。情绪波动具有持续性,至少持续一周以上,且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治疗需结合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配合认知行为疗法。

2、思维奔逸

思维奔逸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异常加快,患者语速急促、话题跳跃,可能出现音联意联现象。言语内容可能包含不切实际的计划或投资构想,部分患者存在思维被洞悉感。这种症状与多巴胺能系统过度活跃相关,常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片、喹硫平片控制,同时需监测患者因判断力下降导致的财务或法律风险。

3、活动增多

患者会出现目的性活动显著增加但效率低下的表现,如不停忙碌却难以完成具体事务。可能伴随过度参与高风险行为,如无节制购物、轻率性行为或危险驾驶。体力消耗与睡眠减少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症状。治疗中除使用阿立哌唑口崩片等药物外,需建立规律作息,必要时通过物理约束防止自伤或伤人。

4、睡眠需求减少

典型表现为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却不感疲乏,部分患者每天仅睡2-3小时仍精力充沛。这种睡眠障碍与生物节律紊乱有关,可能早醒或入睡困难。长期睡眠剥夺会加剧情绪不稳定,需通过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片短期调节,配合光照疗法和睡眠卫生教育,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

5、注意力分散

患者注意力极易受外界无关刺激转移,无法持续完成工作任务或对话。这种症状与前额叶皮层功能失调相关,常导致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治疗需结合专注力训练,避免过度刺激环境,药物上可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片,但需定期监测粒细胞水平。

狂躁型精神病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生活节奏,家属应协助记录情绪变化和睡眠情况。饮食上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可能有助于神经调节。环境布置宜简洁安静,减少感官刺激。运动建议选择瑜伽、游泳等舒缓项目,避免竞技性活动。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发作期须有专人看护防止意外。心理教育应覆盖患者及家属,提高疾病认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肾炎 腹痛 高眼压症 腱鞘囊肿 胫骨骨折 颈肩综合征 尾蚴性皮炎 阿米巴肺脓肿 埃博拉病毒病 肱骨外科颈骨折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