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流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药物治疗、乳腺导管镜检查、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乳头流血可能由乳头皲裂、乳腺导管扩张、乳腺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癌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乳头流血时首先需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按压出血部位10-15分钟。哺乳期女性需暂停患侧哺乳,使用吸奶器排空乳汁。避免反复摩擦刺激,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减少机械性刺激。压迫止血适用于外伤性或轻微皲裂导致的出血。
2、清洁消毒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碘伏轻柔清洗创面,每日2-3次保持局部干燥。哺乳期女性可在哺乳后涂抹羊脂膏保护乳头。禁止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消毒,清洁后覆盖透气敷料防止感染。该措施对预防继发感染尤为重要。
3、药物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出血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真菌感染需应用克霉唑乳膏局部涂抹。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哺乳期用药需特别谨慎。
4、乳腺导管镜检查对于反复单孔溢血或血性溢液,需进行乳腺导管镜检查明确导管内病变。该检查能直观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等占位性病变,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检查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此为确诊导管内病变的金标准。
5、手术治疗确诊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早期乳腺癌需行病变导管切除术或保乳手术。手术方式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术后需定期复查乳腺超声。恶性肿瘤还需配合放疗或内分泌治疗。手术干预适用于明确病理性因素导致的持续性出血。
乳头流血期间应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多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促进创面愈合。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胸部剧烈晃动。哺乳期女性需掌握正确衔乳姿势,每次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乳头自然风干。观察出血是否伴随肿块、皮肤凹陷等异常表现,出血持续3天以上或出血量较大时须立即就医。定期乳腺自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超声联合钼靶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