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耳洞发炎流脓可通过消毒清洁、外用药物、避免刺激等方式处理。
打耳洞发炎流脓可能与细菌感染、局部卫生不良、金属过敏等因素有关。细菌感染常见于操作工具消毒不彻底或后期护理不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表现为耳垂红肿、触痛、脓性分泌物。局部卫生不良如频繁用手触摸、沾水未及时擦干等会加重感染。金属过敏者佩戴含镍合金耳钉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伴随瘙痒和渗出。每日用生理盐水或医用酒精棉片清洁创面2-3次,清除脓液和结痂。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避免抓挠、挤压或转动耳钉,睡眠时避免压迫患侧。暂时更换为医用钛合金或纯金耳钉减少过敏反应。
恢复期间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游泳、桑拿等潮湿环境,饮食宜清淡少辛辣。
流脓性中耳炎导致失聪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听力康复等方式干预。
流脓性中耳炎可能与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耳道流脓及听力下降等症状。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控制感染。若鼓膜穿孔长期不愈或合并胆脂瘤,需行鼓室成形术或乳突根治术。听力损失严重者可配戴助听器或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治疗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禁用硬物掏耳。
日常应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避免用力擤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