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在CT检查中主要表现为内膜片分离、真假双腔征象、血管直径异常及造影剂渗漏等特征。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壁内膜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膜形成的严重血管病变,CT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1、内膜片分离CT横断面图像可见线状低密度内膜片将主动脉管腔分隔为真假两腔。内膜片通常呈波浪状或螺旋状走行,其厚度约1-2毫米,在增强扫描中与强化的血管腔形成鲜明对比。急性期内膜片边缘可能显示毛糙,慢性期则可能伴有钙化灶。
2、真假双腔征象真腔多受压变窄且流速快,表现为早期强化;假腔因血流缓慢呈现延迟强化或充盈缺损。真假腔之间可见内膜破口,破口位置多位于升主动脉近端或降主动脉峡部。假腔内常见血栓形成,CT值介于30-50HU之间。
3、血管直径异常病变段主动脉常呈梭形或囊状扩张,直径超过正常值50%以上。Stanford A型夹层可见升主动脉增宽,B型夹层以降主动脉扩张为主。血管外壁可能模糊不清,提示外膜下血肿或周围炎性反应。
4、造影剂渗漏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外溢至血管周围间隙,提示主动脉破裂。纵隔内出现高密度血肿影,心包腔积液密度增高。部分病例可见支气管或食管受压移位,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
5、分支血管受累冠状动脉、头臂干、腹腔干等分支血管可能被夹层累及,表现为血管开口狭窄或闭塞。肠系膜动脉缺血时可见肠壁增厚、积气;肾动脉受累可导致肾脏灌注减低。三维重建能清晰显示血管解剖变异。
主动脉夹层患者确诊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导致血压波动。饮食应选择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控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避免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胸腔压力的行为。出现胸痛加剧、意识改变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
主动脉夹层撕裂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剧烈胸痛、血压异常和脏器缺血表现。主要有撕裂样胸痛、休克症状、肢体脉搏不对称、神经系统障碍、腹部疼痛等症状。
一、撕裂样胸痛约90%患者会出现突发性剧烈胸痛,疼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多位于胸骨后或肩胛区。疼痛特点为起始即达高峰,可沿夹层扩展路径向颈部、腰背部或腹部放射。这种疼痛与心肌梗死不同,通常不会因休息或含服硝酸酯类药物缓解。疼痛程度与夹层范围相关,Stanford A型夹层疼痛更为剧烈。
二、休克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湿冷等休克表现,但血压可能正常甚至升高。这种矛盾现象源于主动脉外膜尚未破裂时的代偿性高血压反应。当出现血压下降时,往往提示心包填塞或主动脉破裂等危急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
三、肢体脉搏不对称约30%患者可触及双侧上肢或上下肢脉搏强度明显不对称,收缩压差超过20mmHg。这是由于夹层累及头臂干、左锁骨下动脉或髂动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所致。脉搏缺失侧肢体可能出现皮肤温度降低、肌力减退等缺血表现。
四、神经系统障碍当夹层累及颈动脉或肋间动脉时,可能出现脑缺血或脊髓缺血症状。表现为意识障碍、偏瘫、截瘫、视力障碍或下肢肌力减退等。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五、腹部疼痛DeBakey III型或Stanford B型夹层可能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类似急腹症表现。疼痛源于腹腔脏器供血动脉受累,如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坏死、血便、少尿或无尿等终末器官缺血表现。
主动脉夹层属于心血管急危重症,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平卧休息,避免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同时尽快呼叫急救。在等待救治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变化。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药物控制或手术治疗,术后需要长期控制血压,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定期进行CT或MRI随访检查。日常饮食需注意低盐低脂,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