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检查中近视度数超过50度通常可判定为近视。近视主要与眼轴过长或角膜曲率过陡有关,表现为远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
1、轻度近视近视度数在50-300度属于轻度近视,多数由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看远处物体模糊但近处视力正常的情况,可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矫正,日常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2、中度近视近视度数在300-600度属于中度近视,可能与遗传因素或青少年时期用眼过度有关。患者常伴有眯眼、眨眼频繁等症状,需通过医学验光配镜矫正,建议每半年复查一次视力变化,防止度数加深。
3、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即高度近视,多与眼轴异常增长相关。此类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并发症概率较高,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可考虑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或进行屈光手术矫正。
4、假性近视部分青少年因睫状肌痉挛出现暂时性视力下降,散瞳验光显示屈光度正常。这种情况无须配镜,可通过眼部放松训练、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缓解,但需与真性近视严格区分。
5、病理性近视近视度数超过1000度且伴随眼底病变时属于病理性近视,常由巩膜变薄、脉络膜萎缩等器质性改变导致。患者需每3个月检查眼压和眼底,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需进行后巩膜加固术等治疗。
建议近视患者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每用眼40分钟休息5分钟。饮食上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蓝莓等食物,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若出现突发性视力下降或闪光感,应立即就医排查视网膜病变风险。